膀胱癌早期無典型癥狀 腫瘤專家教你防治要點
發布時間: 2023-06-16 13:52:08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提起癌癥,常會想到肝癌、胃癌、肺癌這些常見的腫瘤,對膀胱癌的概念則較為模糊。值得注意的是,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屬十大常見腫瘤之一,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日,第一屆“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泌尿腫瘤領域杰出貢獻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林天歆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應用碎石研究所副所長徐濤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端就膀胱癌防治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
膀胱癌早期無典型癥狀 要定期做好規范篩查
徐濤認為,膀胱癌早期癥狀,除出現血尿以外并無典型癥狀。對于肉眼可見或是檢查發現的血尿,不應輕易判定是存在炎癥發生還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出血,應深入詳細進行相關檢查,避免漏診膀胱癌的情況發生。另外,定期查體、規范查體至關重要。
在生活中有哪些造成膀胱癌的高危因素?林天歆表示,從事化工產品行業、紡織業、印刷業、燃料制造、塑料、化學、油漆和皮革加工等相關行業的人,患上膀胱癌的風險相對較高。其次,長期接觸如化療患者使用的環磷酰胺、糖尿病患者使用的吡格列酮等相關藥物,有一定盆腔放療史的人也面臨較高發生膀胱癌的風險。最后,在飲食方面,食用紅肉或油炸食物,發生膀胱癌的機率相對較高。相關研究并未表明喝酒跟膀胱癌的直接關系。
膀胱癌具有一定遺傳性 重點人群重視膀胱癌早篩
林天歆認為,以下人群應重視膀胱癌早篩相關事宜:一、頻繁血尿的患者要進行篩查,特別是無痛性的肉眼血尿的患者;二、從事化工行業,常同蒽環類的芳香烴類物質接觸的勞動者要定期篩查;三、膀胱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若父母或兄弟有相關病史要定期篩查。四、長期服用中藥,特別是馬兜鈴酸的患者要做好定期篩查。值得注意的是,膀胱癌在年輕人中發病率相對較少,45歲后發病率逐漸上升,因此45歲以上人群應作為常規的篩查指標。
膀胱癌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于預后至關重要,那么早期有哪些篩查手段和途徑?林天歆談到,首先,通過B超來篩查,查看膀胱是否有腫塊。另外讓患者驗尿,檢查尿液的脫落細胞學和脫落細胞的熒光原位雜交,查看是否是腫瘤細胞,是否會產生基因的突變。目前通過血液途徑篩查還并未達到,主要通過尿液中的脫落細胞進行早篩。
手術治療是主要手段 多維度創新未來可期
目前手術仍然是治療膀胱癌最重要的手段,隨著外科微創化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機器人手術的不斷精進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愈機會。徐濤表示,手術治療的終極目的是把腫瘤組織或者體內的腫瘤細胞清除,隨后配合藥物治療作補充,這是腫瘤治療的終極目標。對膀胱癌而言,精準化的腹腔鏡、機器人等,讓手術更便利、更精準、更細致。
徐濤談到,隨著免疫治療進入臨床,這一治療方法已成為膀胱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在多個治療階段的療效與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更明顯的優勢。為了讓患者能更有效且安全地用上免疫治療及其聯合用法,臨床醫生進行了一些非常有開創性的臨床研究,徐濤介紹道,“隨著免疫治療的應用,我們發起的臨床研究顯示高危膀胱癌患者術后應用免疫治療可獲得非常好的腫瘤控制效果,填補了膀胱癌圍手術期治療的空白。這對于患者的受益,是不可低估的。”
林天歆表示,隨著我國腫瘤防治實力的提升,中國膀胱癌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國際上發出了更多的“聲音”。在臨床研究方面,臨床醫生攜手國內本土藥企,針對我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物開展臨床研究,這些研究探索多與國際同步,且結果可能更優;在膀胱癌的早診早篩方面,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和甲基化技術輔助診斷;在手術器械方面,研發可用于膀胱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等國產手術機器人,并有多家公司獲得注冊證。目前國內機器人可媲美國際范圍內高水平,有些方面甚至在其之上。他說,“總的來說,我國在原始創新和產學研的結合方面,在膀胱癌的基礎科研和臨床科研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果。”(閆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