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思思久99久国内精品视频,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我國首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發布

發布時間: 2023-04-04 11:26:26   |  來源: 央視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論壇暨第十六屆農業環境峰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了《2023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提到我國農業碳排放是基礎性生存性排放,以較低的農業碳排放強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主要糧食作物碳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

這是國內首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報告展現了我國農業農村綠色低碳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為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報告發布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說,我國農業碳排放是基礎性生存性排放,同時在過去,以較低的農業碳排放強度,保障了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

所謂碳排放強度,是指單位GDP、單位面積或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報告顯示,我國農業生產總碳排放量為8.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只占全國碳排放的6.7%,但農業生產總值占GDP總量的9.5%。也就是說,我國農業生產以1/16的碳排放量,創造了近1/10的GDP。

“我國單位農業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人均農業人口碳排放等,均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梅旭榮說。

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和專項行動,比如每年投入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2003年以后,我國進入了糧食安全和碳排放的脫鉤期,表現為糧食產量快速增長,農業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單位糧食產量的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梅旭榮說,總體上看,我國低碳農業涉及生產環節多、覆蓋面廣,需要更加深刻的調整和變革,需要一系列全方位而非單一方面的解決方案。生態低碳農業發展,要求在減排固碳的同時,做到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自然資源消耗和污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農田草地固碳的巨大潛力尚待挖掘,突破性固碳技術缺乏,激勵政策措施仍需深化。”梅旭榮以農田土壤固碳為例,目前,我國農田碳匯技術創新和引領性不足,國家科技計劃和專業研究機構投入強度較低,成熟高效的農田碳匯技術和產品不夠。

報告建議,協同推進豐產增效與綠色低碳發展,降低農業排放強度。比如,開展農田土壤固碳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農田土壤固碳技術產品,推進技術集成創新,組裝集成一批適用于不同區域的農田土壤固碳技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