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接私活兒致消費者傷殘 無資質開展醫美服務構成欺詐
醫美糾紛事件頻發 法院提醒:選正規機構
發布時間: 2023-03-16 10:55:09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為了讓自己的“臉面”更美,近年來,不少愛美人士會選擇到醫美機構接受雙眼皮手術、隆鼻、瘦臉、豐唇等面部整形類服務。但有的消費者在手術后面部變寬,甚至出現傷殘情況。對此,法官提醒,消費者在尋求醫美服務時,應選擇資質健全的醫療美容機構。
順義法院:
去年醫美糾紛案件同比增166.7%
3月15日,北京順義區法院召開醫療美容消費糾紛案件新聞通報會,會上順義法院民三庭庭長王曉磊介紹,近年來,順義法院受理的醫療美容糾紛民事案件不斷增長,其中,2022年案件數量呈爆發趨勢,同比增長166.7%。案件類型主要涉及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及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順義法院介紹,相關案件中,雙眼皮手術、隆鼻、瘦臉、豐唇等面部整形類占比66.7%。
2021年11月,王麗(化名)在某醫美機構進行“除皺、淚溝、3D織網提升”項目,由醫師陳某進行手術,花費10980元。術后王麗面部變寬、皮膚明顯凹凸不平且痛感強烈。
針對這一情況,陳某回復說系術后反應,可繼續觀察。同年12月1日,王麗告知陳某上述情況依舊存在,已準備就醫。12月10日,陳某向王麗退還4000元,后雙方就賠償金額問題多次協商未果。隨后,王麗向相關部門反映該機構非法醫療美容問題。
2022年2月16日,北京市順義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作出2份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該機構存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從事公共場所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王麗訴至法院,主張該機構存在欺詐行為,要求退還服務費并支付三倍賠償。
法院判決認為,某醫美機構明知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陳某明知其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二者卻未如實向王麗披露上述信息,并對王麗實施醫療美容項目,屬于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該醫美機構、陳某的行為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欺詐,最終法院判決退還服務費并支付三倍賠償。
在另一起案件中,王華(化名)通過微信與某美容公司預約醫療美容項目,某美容公司稱幫其預約劉醫生,王華表示同意。2021年7月1日王華在進行紅藍光項目時,發現面診人員并非劉醫生,而是沒有醫師資質的晉某。
王華向北京市順義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投訴,衛健委隨后作出行政處罰,認定某美容公司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王華后訴至法院,要求某美容公司退還診療費并支付三倍賠償。
法院介紹,紅藍光項目的操作需要由專業衛生技術人員進行,而在王華就診的過程中,劉醫生未為王華提供面診及操作具體項目,故法院認定某美容公司行為構成欺詐,判決退還診療費并支付三倍賠償。
業務員“偷師”接私活兒
致消費者傷殘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涉及無資質醫美服務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甚至有消費者因此傷殘。
江蘇無錫市新吳區法院近日通報的一起案件顯示,2018年,被告人陳某進入某醫美機構擔任業務員,負責給客戶介紹醫美項目。工作期間,陳某偶然旁觀了醫生給客人實施提眉、祛眼袋手術的全過程,她打起了“偷師”的主意,經常找機會旁觀醫生操刀,時常自己練習,后在未依法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的情況下,以相對便宜的價格私下上門給客人實施提眉、祛眼袋等微整形手術。
2019年下半年,被害人黃某支付定金要求陳某為其實施提眉加祛眼袋手術。后陳某趕至黃某所在城市,在酒店客房為黃某實施了提眉和祛眼袋手術,造成被害人黃某左眼腫脹、左眼下直肌腫脹、左眼球受壓,致左眼視神經萎縮、左眼無光感。經鑒定,黃某的損傷程度為重傷二級,左眼盲目5級評定為八級傷殘。
2021年4月29日,被告人陳某至公安機關投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案發后,被告人陳某賠償黃某人民幣37萬元,并取得諒解,另退出全部違法所得人民幣12230元。
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人陳某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非法行醫,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被告人陳某系自首,并認罪認罰,依法予以從輕處罰。被告人陳某賠償被害人取得諒解,并退出違法所得,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提醒:務必核實清楚
醫用材料來源
針對此類案件頻發的情況,北京順義法院民三庭庭長王曉磊提醒,消費者在尋求醫美服務時,應選擇資質健全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療美容高風險,機構正規是底線。醫美消費者可通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公布的權威資料和數據查詢機構是否具備“三正規”,即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醫生及產品。
在機構方面,消費者可以選擇到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美容醫院、門診部、診所或設有醫療美容科室的綜合醫院就醫;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前,要了解清楚醫護人員是否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書》;對于使用的主要醫用材料(如注射藥物、植入假體等),要核實清楚其來源、是否帶有防偽標志,還可以對產品進行掃碼查驗真偽。
此外,消費者要充分認識醫療美容的診療風險。醫療美容行為存在技術風險、填充物風險和麻醉風險等多重風險,消費者進行醫療美容服務前應對診療風險充分了解并合理評估,理性作出選擇。同時,應仔細閱讀和了解風險告知書、知情同意書的具體內容,并要求醫師詳細解讀,在充分了解可能產生的診療風險后再行簽字。在醫療美容過程中,如發現診療機構有醫療不規范、病歷記錄不完整的情形,消費者可立即糾正或停止接受服務并向相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反映。
最后,消費者要及時索取留存相關證據材料。首先,固定術前術后形態,包括但不限于術前照片、術前病歷資料、聊天記錄、通話錄音等。如有必要,可以在進行醫療美容前,到普通醫院對將要進行的診療項目進行檢查,并詢問醫師現在的身體狀況是否允許進行該項醫療美容手術。其次,在接受服務過程中,選擇實名就醫,且將診療費用直接支付至診療機構賬戶中,及時索取并保存好醫療費票據、就診病歷、診斷證明等證據。最后,在訴訟過程中積極配合鑒定機構,主動提供合規的就診病歷、診斷證明等鑒定材料,積極履行舉證義務,才能更好維護自身權益。
文/本報記者屈暢 實習生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