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發布時間: 2023-03-15 10:43:16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深入謀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三農”場景,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一)堅決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全面開展糧食生產全程精細精準科學管理行動,分作物、分區域制定落實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全面提高小麥、玉米單產。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創建,加快打造“噸半糧”示范區,建設優質強筋小麥示范區。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保障機制,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種糧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在全部產糧大縣推行小麥、玉米、稻谷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鼓勵發展糧食訂單生產。嚴防“割青毀糧”。壓實各級儲備責任,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嚴格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
(二)實施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能提升工程。穩定凈作大豆種植面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落實配套補貼資金,推廣全程社會化服務和農機農技融合模式。開展糧豆輪作,在鹽堿區加大耐鹽大豆新品種推廣力度。重點打造一批高油酸花生“三品一標”生產基地。推動向日葵、油菜主產縣擴面提產,因地制宜適度發展胡麻特色油料作物。開展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推廣低蛋白日糧配方技術。
(三)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動設施生產替代露地種植,加快老舊設施改造,鼓勵各地新建全年生產、立體種植、智能調控的連棟溫室或植物工廠,支持蔬菜大縣做優做強。全面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發展工廠化水產養殖。加強設施農業工程、機械裝備、農藝技術、信息化技術融合,推動農業設施循環節能改造。鼓勵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貼息。
(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嚴格“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加快推進奶業振興。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要求,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支持政策。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開展漁業養殖資源調查,編制我省水產養殖灘涂規劃,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牧場。
(五)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探索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機制,明確利用優先序,加強動態監測,有序開展試點工作。完善“人防+技防”的耕地監管機制和“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大撂荒地利用力度。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強化縣級政府補充耕地主體責任,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能不降。鼓勵鄉村振興重點區域積極拓寬補充耕地渠道,增加補充耕地指標,優先調劑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區域發展。
(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市縣使用政府債券建設高標準農田,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
(七)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生產生活用水水源置換,加強引江東線、引黃農業灌溉供水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強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果。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八)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圍繞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種業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全鏈條氣象服務。加強旱澇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和農業生產防災救災保障。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有效防控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提升重點區域森林草原火災綜合防控水平。
二、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保障
(九)強化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堅持產業需求導向,開展“揭榜掛帥”技術攻關。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開展全產業鏈協同攻關。暢通農業科技孵化轉化渠道,打造提升農業創新精品驛站,實現涉農縣和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全覆蓋。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建強用好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等科技平臺建設。支持雄安新區打造“北方農業硅谷”。
(十)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全面完成種質資源普查,建立種質資源共享利用清單,加強地方優質種源保護開發力度。推進特色作物育種聯合攻關。支持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團隊項目實施,強化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創制、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大力推廣節水高產“馬蘭1號”小麥新品種。做好生物育種產業化試點工作。
(十一)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做強優勢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加快玉米籽粒收獲、果品采摘等重點農業機械研發應用,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探索與作業量掛鉤的補貼政策。推行精細整地、精量播種、精準管理、高效收獲作業模式,建設一批高標準全程機械化“千畝方”,布局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區。
三、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實工作責任,堅持“早寬簡實”,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優化工作規程,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愿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適時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強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三)提升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內生發展動力。強化產業幫扶,重點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更好發揮駐村干部、科技特派員產業幫扶作用。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創建,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縣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要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管好用好扶貧項目資產。實施“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加大脫貧人口專業技能培訓力度,拓寬省外務工、省內協作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擴大以工代賑實施范圍,充分發揮鄉村公益性崗位就業保障作用,確保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十四)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平穩過渡。在財政、土地、人才、項目、生態等方面對省級重點幫扶縣給予支持傾斜,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深入開展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專項行動和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認真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協調服務工作,深化省內包聯幫扶,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探索過渡期后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
四、加快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五)做優做強農業主導產業。聚焦糧油、蔬菜、果品、中藥材、奶業、畜禽養殖等六大主導產業,全面提升產業規模、產品品質、銷售產值。一體化推進集群、園區、項目建設,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提升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京津周邊布局建設農產品保供基地。加快建設衡水滄州高品質蔬菜產業示范區。
(十六)實施農業重大工程項目提升行動。集中力量推進奶業、中央廚房、蔬菜、中藥材、精品肉類五大千億級產業工程,聚焦每個行業頭部企業,省市縣聯合開展一對一招商,引進一批戰略合作項目,推動一批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倉儲保鮮等延鏈強鏈補鏈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十七)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篩選擬在主板上市的農業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做大做強農業頭部企業。舉辦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會,開展農業產業化創新先行縣創建,新建一批產地初加工設施,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布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
(十八)加快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集中連片規劃布局一批示范園區、產業基地、集散中心,支持建設城郊大倉基地和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重點建設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持續推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出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
(十九)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發展節水農業,穩定季節性休耕、旱作雨養種植規模。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制修訂一批省級農業農村地方標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強化受污染耕地利用和風險管控。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制度。推進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嚴格執行休禁漁期制度。科學實施農村河湖綜合整治。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大草原保護修復力度。
五、著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嚴格落實各項穩崗紓困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強化勞務品牌培樹、建設和推廣,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創建一批省級勞務品牌。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行動,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場地租金補貼等政策,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業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二十一)促進農業經營增效。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加強資本下鄉引入、使用、退出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土地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健全完善五級為農服務綜合平臺,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二十二)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完成雞澤縣和邯鄲市叢臺區二輪延包整縣試點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功能,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體系,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范。
六、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二十三)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堅持縣域統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規范優化鄉村地區行政區劃設置,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農民居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空間和產業用地需求。落實村容村貌提升導則,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實施傳統建筑保護項目,推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
(二十四)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按照“整頓、完善、鞏固、提高”要求,實現排查出的問題廁所全部清零,低標準廁所提檔升級,健全廁所維修、糞污清掏、無害化處理、公廁管護、運行監管“五項機制”。以人口集中村鎮和水源保護區周邊村莊為重點,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排查整治,確保存量清零、動態隨清。持續強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優化收集轉運設施布局,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健全農村清潔取暖長效機制,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創建一批省級森林鄉村、美麗庭院。
(二十五)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鄉鎮通三級路、2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持續推進南水北調受水區外平原地區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持續優化農村電網網架結構。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基本完成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開展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逐步推進重點行政村5G網絡建設,推進廣播電視、電信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型業務研發和應用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完善縣域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提升管護水平和質量。深入開展鄉村交通、消防、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攻堅。
(二十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鞏固農村幼兒園全覆蓋成果,大力發展以公辦幼兒園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有效增加義務教育公辦學位,提升義務教育整體辦學水平。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優化鄉鎮衛生院和行政村衛生室設置。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統籌解決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提高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好農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關口前移、做好預防,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補齊醫務人員、藥品儲備等方面短板。優化低保審核確認流程,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推進縣級建設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鄉鎮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依托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發展互助性養老,有條件的村開展日間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務。
(二十七)創建和美鄉村示范區。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做法,整合資源和項目,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連線成片開展和美鄉村示范創建,重點支持創建一批省級示范區,建設一批美麗鄉村。
七、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二十八)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夯實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開展鄉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全面實行農村黨組織分檔管理。開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持續開展市縣巡察,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對農村黨員分期分批開展集中培訓,加大在青年農民特別是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通過設崗定責等推動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
(二十九)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健全村級組織體系,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加快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鄉村兩級全覆蓋。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建設,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組織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開展星級平安村(社區)創建。
(三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繼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建設,行政村實現農村業余文化群眾組織全覆蓋。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
八、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三十一)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支持市縣在大專項范圍內統籌使用涉農資金,整合用于推進縣域鄉村振興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在有效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前提下,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制定實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將更多信貸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傾斜。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優化“保險+期貨”,鼓勵開展“保險+投資”試點,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深化全省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新“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扎實開展農村金融專員試點。鼓勵發展漁業保險。
(三十二)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培養本土急需人才,組織引導相關領域人才到基層一線服務。開展基層科技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雙提升行動,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大力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落實縣以下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對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和“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年人才開發行動。
(三十三)健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推動縣城擴容提質,加強中心鎮市政和服務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掛鉤、由常住地供給機制。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發展城鄉學校共同體、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養老服務聯合體。推動縣域普遍服務類設施城鄉統籌建設和管護,有條件的地方推動市政管網、鄉村微管網等往戶延伸。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研究出臺要素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政策措施。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
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平。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嚴格落實黨委、政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對本《實施意見》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強化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