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思思久99久国内精品视频,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臨時救助為困難群眾撐起抗疫“保護傘”

發布時間: 2022-11-10 11:00:29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近日民政部會同中央農辦、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低保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通知》首次明確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這將為臨時遇困群眾申請救助提供極大便捷。

臨時救助“兜底線、救急難”,是對已有“社會保障網”網底的充實完善。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把救助精準、及時送達困難群眾,保證了臨時救助的良好效果,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民生關切之暖意。

《通知》強調,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范圍的,經本人申請,由務工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對其他受疫情影響暫未就業、基本生活面臨困難的大學生,以及其他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臨時困境的家庭或者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對經過應急期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較大困難的受災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防止因災返貧。

把疫情影響納入急難型臨時救助范疇,為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撐起了抗疫“保護傘”。人社部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其中,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農民工等競爭力相對較弱的群體就業創業受到較大影響,具體表現為企業生產經營受到疫情影響,從而減少用工;就業市場不開放,農民工應聘途徑減少;外出就業受到防疫政策限制;生活成本增加,合適的工作崗位減少等。

受疫情影響,一些外出農民工較長時間無法就業,失去生活來源,成為疫情下最為弱勢和亟須救助的群體。對受疫情影響的農民工實施臨時救助,確保了疫情防控中的民生保障無死角。由疫情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幫助外出農民工渡過難關,有利于留住外來農民工,解決疫情過后“用工荒”問題,助力復工復產。

急難型臨時救助是一種“善政”,要打通臨時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各地要公布救助電話,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加強摸底排查、主動發現,充分利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及時發現救助需求,做到“應救盡救”“應救即救”。簡化優化救助程序,落實臨時救助“先行救助”“分級審批”等政策規定,進一步提高救助可及性、時效性。精準聚焦務工人員就業方向,加強技能培訓,推送崗位信息,實現崗位對接,幫助盡快實現就業。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體現黨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溫度。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底線意識,加強組織實施,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向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