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思思久99久国内精品视频,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救治“一老一小一重” 中醫藥顯特色

發布時間: 2022-05-20 10:54:43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在本輪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早期干預,全程介入,完全融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中。其中,對于“一老一小”、重癥患者、危重癥患者,中醫藥以精妙的手段切入,取得明顯療效。

老年人先癥而治,截斷病勢

上海市的確診病例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達到三成,且大部分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這些因素與新冠肺炎疊加,會導致老年人病情嚴重、病情進展快,且容易轉成重癥、危重癥,需要格外關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老年人往往正氣不足,臟腑虛損,氣血不暢,痰濁瘀滯等基礎病證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迅速加重,需要重點救治。在治療時,要注重扶正,保護正氣,采用益氣活血、益氣養陰等方法。在祛邪方面,注重“清”和“通”,可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方藥。

3月29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發布了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煒執筆的《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診療專家共識(2022春季版)》,“荊銀固表顆粒”“荊銀清化顆粒”作為共識協定方,被送進各級定點醫院、方艙醫院推廣使用,達到了早期中醫藥干預的目的。對老年感染者的治療,以加快核酸檢測結果轉陰、減少病情加重、減少病亡率為目標,結合三因制宜,以辨證施治為原則。在國家專家的指導下,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同時組織線上培訓,推進中醫藥在全市老年患者中普遍使用。

“西醫認為無癥狀,但中醫確有證候。”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表示,針對老年患者這樣的高危人群,提早使用中醫藥進行干預,就能很好起到“先癥而治,截斷病勢”的作用,避免老年患者發展為重癥,減少死亡。在一些西醫治療比較棘手的環節,中醫能夠巧妙地切入進來,中西醫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在臨床上,雖然有些老年患者看似是普通型,但當出現發熱持續不退、神昏不清、大便秘結、痰黏難咯、肺部滲出不吸收等癥狀時,就要抓緊時間治療。比如,有些老年人幾天沒有通大便,舌干苔燥,呼吸喘促,需要用通腑泄熱、急下存陰的方法干預,讓其大便通暢,呼吸有所改善;有些老人痰黏難咯,咯不出痰導致血壓升高、肺部滲出不吸收,需要用清熱祛痰的方法減輕癥狀。治療的關鍵在于抓住當時可能導致疾病惡化的癥狀,先癥而治,阻斷病勢發展。

兒童內外治結合,讓家長參與

疫情初起,由上海市中醫醫院牽頭,徐氏兒科、董氏兒科等海派中醫兒科與以治療疫病聞名的張氏內科攜手,商討擬定了兒童抗疫系列方,經上海中醫兒科及中西醫結合兒科專家團隊反復研究討論,很快形成《上海市中醫藥防治兒童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感染專家共識》。共識包括適用兒童的“一方一湯一茶”,后經張伯禮、劉清泉等專家論證完善,在該市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使用。張伯禮表示,對兒童的治療要內治外治相結合,通過藥物干預和中醫手法綜合施治。

“兒童年齡小,主訴不清,也不適宜做CT,因此兒童救治的最大難點在于病情判斷和新冠肺炎分型。以往其他省市疫情中,新冠肺炎患兒的數量沒有這么多。解決上海新冠肺炎患兒治療遇到的這些新問題,可為后續救治積累更多的經驗。”劉清泉表示,兒童無癥狀、輕癥患者居多,目前還沒有適用于兒童適應證的藥物。此外,大部分兒童喜甜厭苦,抗拒服用中藥,導致難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為讓孩子們能把湯藥喝下去,劉清泉對方子進行了調整,增加甘草、山楂、冰糖等制成藥食同源的“甜湯”,改善湯藥的口感。

“除了藥物治療,還使用了傳統的中醫非藥物療法。”劉清泉說,中醫推拿是治療小兒外感疾病的一種常用治療方法,小兒推拿在古書上就有記載,經近代兒科專家整理后成為緩解發熱、咳嗽、消化不良等癥狀的常見治療手法。諸如開天門、推肺經、小兒捏脊等治療手段,對低齡兒童、藥物不耐受的兒童,尤其是癥狀輕微的兒童,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

醫護人員將這些手法制作成可操作的視頻,并把相關二維碼張貼在方艙,供家長掃碼學習使用。“家長參與到孩子的保健中,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同時,這些中醫治病保健的手法被保留下來,在疫情之后仍能夠繼續使用。”劉清泉說。

重癥中西醫融合,各顯優勢

“對于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最重要的是多學科合作,重癥醫學科、呼吸科、營養支持、護理、中醫等都可以發揮各自優勢,集體發力,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從而控制病情、逆轉病情、降低病亡率。”張伯禮說,總體來看,就是要分辨高危人群,要多“望一望”,重視基礎疾病變化,多學科聯合,早期干預,辨證論治,一人一策,抓住主要癥狀和核心病機確定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方案策略。在用藥時機上體現“早、快”,在治療策略上體現“清、通”等關鍵要素,有時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同時,注重調節機體整體狀態,避免患者進展為重癥。

中醫藥積極參與上海重癥患者治療,實踐證明,在呼吸、循環支持方面,針對一些難點問題,中醫救治方法可行,療效可靠,效果明顯。張伯禮在一次查房時遇到一位有休克風險的重癥患者,血壓總在波動,精神萎靡,給予升壓藥維持,但隔幾小時血壓又降下來。“這名患者血壓不穩,四末涼,首要問題就是解決血壓的問題。通過給予參附湯和獨參湯,這名患者過了幾個小時血壓慢慢回到正常范圍。”

面對4月中旬以來上海重癥患者顯著增多的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組建了國家和市級中西醫結合專家團隊,對重癥患者實行中西醫聯合巡診。“對于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我們做到了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融合,揚長補短。”劉清泉介紹,在生命支持方面,現代醫學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術,但在此過程中有一些環節處理起來比較棘手,往往在這個時候中西醫就能形成互補。在呼吸機支持下,中醫療法的介入,讓呼吸機支持力度越來越小,讓患者逐漸轉好。

總結中醫藥參與救治工作的經驗,張伯禮說,上海抗疫是一次中醫藥守正創新的實踐,既發揮了傳統治療優勢,又結合新問題進行了創新。比如,創新灌腸的手段,一些患者上了呼吸機后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無法吸收藥物,通過灌腸滴灌的方式給藥,有利于患者吸收藥物,達到治療的效果。

中醫在重癥治療上缺團隊、缺領軍人才,這是張伯禮此次最大的感受。“中醫要有自己的陣地,才能在重癥救治中彰顯特色優勢。”他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重癥病房、ICU建設,加快中醫重癥團隊包括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的培養,進一步重視重癥技術療法和新藥物研發,還要注重對中醫治療重癥的療效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中醫過去有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在新的時期,是否能研制出現代‘新三寶’?這些都倒逼我們下功夫實踐和研究。”(記者 楊金偉 首席記者 葉龍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