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宣恩縣貓山村村醫楊順愛:小村中醫,大“愛”人生
發布時間: 2021-10-29 10:01:40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楊順愛,72歲,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曉關侗族鄉貓山村的一名村醫,大家都叫他“愛醫生”。
50年來,他堅守深山,學醫行醫愛醫,做鄉親們的健康“守護人”。
扎根山村,做鄉親們的“愛醫生”
曉關侗族鄉位于宣恩縣西南部,地處武陵山和齊躍山的交接部位。貓山村平均海拔1100多米,毗鄰恩施市盛家壩鎮富爾山林場天上坪分場。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當地缺醫少藥,村民外出看病要走10多公里山路。
楊順愛和老伴龍自群上山采摘草藥。楊夢蝶攝
1969年,楊順愛在參加醫療培訓后被推薦到牛場衛生室擔任保健員。他先后拜了8位師傅,一有空閑就翻山越嶺,跟著師傅學習傳統中草藥知識。縣鄉醫療衛生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知識學習、技能培訓班,楊順愛從來不會錯過。對不懂的問題,他要么攻讀醫書,要么到醫院向老大夫請教,一定要弄個清楚才安心。
楊順愛先后取得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并獲中醫職稱,還逐步掌握了接種疫苗、針灸、按摩等技能,成了鄉親們的健康“守護人”。
方圓百里的人都知道曉關鄉有個村醫楊順愛,有什么毛病治不好,都來找他看一看。
“愛醫生!”這一聲稱呼,飽含著鄉親們對他淳樸的感激。
讓鄉親“少花錢、治好病”
早年鄉下沒有住院這一說,生了大病只能在家治療休養。楊順愛看病十分認真負責,對一個患者常常是幾天、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治療,直到患者痊愈。
楊順愛為腿傷患者扎針。楊夢蝶攝
十多年前,恩施市盛家壩鎮一位患者因右腿突然疼痛難耐,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疼痛卻未能解決。患者聽說宣恩有個“愛醫生”,就專程趕到貓山村。楊順愛檢查后,初步判斷可能是骨髓炎,他對患者說:“如果你相信我,我們就試試用中草藥治療。”為了方便治療,楊順愛讓患者住在家里,自己每天上山采藥。這一治就是45天,患者順利痊愈。忙活了一個半月的楊順愛,只收了藥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孕婦來山里投奔親戚。轉眼到了霜天,孕婦即將臨產。一天半夜,有人來喊楊順愛接生,楊順愛背上醫藥箱,七拐八拐,來到一座烤房,一看環境立即說:“這怎么能行?趕緊把人抬到我家去!”最終,孕婦在“愛醫生”家里順利生產,母子平安。
像這樣的例子,在楊順愛行醫生涯中數不勝數,他不僅常把一些中藥配方免費送給鄉親,還自己貼補患者診療費。寒來暑往,日月輪轉,青絲變白發,但他身著白大褂、肩挎藥箱,走村串巷,為患者看病送藥的挺拔身影,一直不曾改變。
堅守傳承,挖掘傳統探良方
退休以后,楊順愛被曉關鄉衛生院返聘,又工作了近10年時間。此后,他婉拒一些鄉鎮衛生院邀請,也不愿意跟子女到城里住,而是決定回到村里,繼續跟熟悉的中草藥打交道。
楊順愛的兒子在外地工作,應酬多,壓力大,睡不好,渾身沒勁,精神狀態也不好,去醫院卻檢查不出什么問題。楊順愛知道后說:“你這就是亞健康,我給你想辦法吧。”
原來,楊順愛早就在琢磨著改進完善師傅傳給他的一個藥方。這個方子由野生大小血藤、野生五加皮、野生萬年青等35種中草藥組成,輔以本地山泉玉米酒。他親身“試藥”很長時間,發現功效明顯,且沒什么副作用,才拿出來給兒子用。
父子倆一起進山采藥。以前兒子老聽父親說,救命的藥常常長在要命的地方,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真正進到大山里,看父親攀巖走壁去采摘那些珍稀藥材,他才體會到其中的艱辛,理解了父親堅守半個世紀的不易。
“我要呆在老家,繼續研究土方子、土方法,把傳統中醫藥和土苗中醫藥的經驗、智慧傳承下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楊順愛說。(王有宏 楊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