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视频,思思久99久国内精品视频,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瑰寶流光 津沽鑒藏
——讀盧永琇《老天津文物與收藏》

發布時間: 2018-06-21 14:26:28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原標題:瑰寶流光津沽鑒藏

1951年熊述匋捐獻文物時,與鄭振鐸、馬衡、王冶秋、郭沫若、周揚、沈雁冰、丁西林等合影

《老天津文物與收藏》盧永琇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六月版

漁父圖局部(國畫)元吳鎮上海博物館藏

《老天津文物與收藏》是第一部較全面系統地鉤沉天津地方文物鑒藏史的專著。盧永琇將她多年的積累與研究通過此次新著的出版呈現在我們面前,填補了天津文物鑒藏類書籍的空白。

去年一檔“現象級”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的熱播,帶動了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捧,開啟了一場奇妙的文化探索之旅,拉近了大眾與冷冰冰文物的距離。除了電視節目,各大博物館幾次展覽也引發了國民的熱捧,如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趙孟頫書畫特展”,天津博物館舉辦的“動·境——中華古代體育文物展”等,引發了國民“故宮跑”現象,大眾被博物館日益學術化的展覽所吸引。

在這些引起較大反響的展覽中,有不少是以大鑒藏家為主題,如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孫煜峰家族捐贈上海博物館‘弘一齋’書畫精品展”等。一件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文物,無論是傳世文物還是出土文物,它們都承載著二元的信息與歷史。第一,即生產制造物品的技術歷史,這些知識涉及工藝美術史、繪畫史、書法史,甚至包括圖案史等,展示繪畫風格的演變、人們生活習慣和審美取向的改變、甚至記錄著政權更替和戰爭留下的創傷,這些是博物館學及藝術學所研究的領域;第二,是古物傳承的歷史,即文物鑒藏史,是文物在創造完成后,在不同鑒藏家手中傳遞的歷史,這些歷史記錄著每個朝代的不同的藝術審美。但是文物鑒藏史的研究與著作,特別是近代天津地方鑒藏史相對來說比較空白,發展也相對滯后,這方面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所要掌握的知識面非常之廣,包括美術學、歷史學、人類學、博物館學,這對于研究文物鑒藏史的學者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盧永琇數十年的文博行業經驗,使這本天津鑒藏史新著所涉及的文物種類豐富,史料價值真實可靠。

文物鑒藏史是鑒藏家的歷史,是圍繞著文物和鑒藏家之間的關系在不斷擴展自身的深度與廣度。天津的文物鑒藏家和天津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有關,使得天津在文物鑒藏方面大家輩出,在《老天津文物與收藏》前兩章“大名鼎鼎的收藏家”與“名人與收藏”,介紹了多位天津的文物鑒藏家,如安岐、周叔弢、王襄、張叔誠、徐世章、吳頌平、楊石先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鑒藏家與文物背后的故事。

《老天津文物與收藏》第一章第一節“清代最后一位鑒藏大家安岐”,介紹了安岐的鑒藏趣事。安岐,朝鮮人,號麓村,晚號松泉老人,長期生活在天津,所居沽水草堂,在天津城東南,為其所藏書畫名跡處所。安岐著有《墨緣匯觀》,所記錄的均是其所鑒藏過的書畫,其中有:展子虔《游春圖》、范寬《雪景寒林圖》、董源《瀟湘圖》等;書法名品,有王獻之《東山松帖》、歐陽詢《卜商帖》、米芾《參政帖》、黃庭堅《惟清道人帖》、蔡襄《自書詩札冊》、范仲淹《道服贊》、歐陽修《灼艾帖》、王安石《楞嚴經旨要卷》等。如果讀透了《墨緣匯觀》,那必然對中國美術史也了然于心。乾隆年間的天津水西莊是鹽商查日乾與其子查為仁興建的私家園林,查氏父子熱衷于書畫、金石的鑒賞與收藏,一些學者經過研究認為,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就是以水西莊為原型。

天津文物鑒藏不得不和天津博物館事業發展聯系在一起。在《老天津文物與收藏》第二章“鎮館之寶的由來”、第三章“國寶留津記”,介紹天津博物館這些鎮館之寶背后的故事。徐世昌收藏的西周太保鼎是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國之重器,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國內的“梁山七器”。當初的“梁山七器”早已散落世界各地。西周太保鼎自出土之日起,就受到了收藏家的青睞,先后被山東濟寧鐘氏、南海李山農、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時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徐世昌,在清史館總編纂柯鳳孫的介紹下,將太保鼎連同西周太師鼎、小克鼎、克鐘一并收入自己的弢齋中,1958年,徐世昌孫媳張秉慧將它們捐獻給國家。

天津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城市。百年中國歷史看天津,百年中國收藏要聚焦天津。天津文物與收藏種類之多,收藏家之廣,所藏藝術與歷史價值之大,無疑與近代天津開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特征有關。《老天津文物與收藏》的出版,充分展現了天津近代收藏歷史的輝煌,提升了天津城市的文化自信,有助于讀者了解近代天津的文化與文明,這也是本書問世的意義所在。(作者為天津美術館助理館員 張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