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個禁不住誘惑吸煙的人
發布時間: 2015-05-27 09:49:52 | 來源: 觀點中國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中國現在實施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當然是一種進步,但還遠非全面禁煙,因此,在控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僅僅為了讓公民能多活20年,也應當全面戒煙!
??? 作者:張田勘
2015年的6月1日對于北京來說不僅僅是兒童節,還是號稱“史上最嚴”的《北京市控煙條例》開始實施的日子,從那一天起,凡是“帶頂兒”、“帶蓋兒”的室內公共場所將全面禁煙。如果某個公共場所遭到投訴多,執法人員將調取監控錄像,發現確有吸煙者,將會處罰經營管理者,而且全市設立統一舉報電話12320。
煙草在中國遭到全面阻擊是史上的第一次,在此之前,煙草是備受人們歡迎和消費的物質。
煙草原產于中南美洲,在公元前幾個世紀,甚至十幾個世紀就進入人們,確切地說是印第安人的生活。當時的印第安人會隨身攜帶三件物品:水囊、弓箭和煙槍,他們把吸煙作為一種神圣的活動,常常與祭祀一起進行。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墨西哥神廟內有瑪雅人持煙斗吸煙的浮雕圖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柏布羅城發現的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未燃燒完的煙葉和煙斗等遺物。
1492年,哥倫布率領西班牙的船隊橫跨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美洲,也發現了印第安人在抽煙。1500年,卡布拉爾率領的一支葡萄牙船隊在去東方的途中,因暴風被吹到南美洲巴西海岸,他們在南美洲也看見印第安人在吸食煙草。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沿著麥哲倫走過的航路入侵菲律賓,煙草也隨之在菲律賓種植。歷史學家吳晗等人考證,煙草傳入中國的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至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二是約于17世紀,經由日本、朝鮮傳至中國東北各省。
煙草不僅為中國人喜歡,也為世界各國的人喜愛,原因在于,煙草讓人上癮。
煙民、酒鬼和癮君子統統與多巴胺數量有關,受多巴胺控制。吸煙者津津樂道的是,吸煙后提神,飄飄欲仙,所以有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的說法。其實,這種感覺是煙草中成癮的物質的作用。煙草中讓人提神和成癮的物質主要就是尼古丁,而尼古丁則可以刺激多巴胺的產生。
尼古丁是一種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質液體,揮發性強,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過口鼻支氣管黏膜很容易被機體吸收。粘在皮膚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滲入體內。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通過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擴散到全身,進入大腦之后,尼古丁能模仿神經遞質乙酰膽堿作用,與許多神經元表面的尼古丁受體結合在一起。一旦尼古丁充斥神經元中,神經元中的多巴胺就會被釋放出來,認人興奮并感到愉悅。
煙民上癮當然不僅僅是尼古丁刺激體內的快樂物質過多產生,而且還有解剖學的基礎。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稱為腦島的區域受損后,煙民的煙癮會消失。腦島位于大腦外側裂深處,約一個硬幣大。研究人員選取了19名腦島受損和50名大腦其他部位受損的吸煙者進行研究,這些人在腦部受損前都有兩年以上的吸煙史,每天吸煙都超過5支。研究發現,腦島受損的19人中有13人成功戒煙,沒有反復;其他50人中有個別人成功戒煙。總體來看,腦島受損者戒煙最容易。
在此之前,動物研究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研究人員對使用毒品上癮的小白鼠進行實驗,在小白鼠毒癮發作時向其腦島區域注射麻醉劑利多卡因,結果小鼠的毒癮癥狀消失,情緒穩定約20分鐘。這提示,腦島與致癮物質有關的信號激活有關,如果阻斷或削弱腦島的作用,就會戒除煙癮。
今天,煙草的成癮性誘惑了全球13億人吸煙,其中中國有3.5億人吸煙,占吸煙總人數的1/3。煙草流行的嚴重后果是,全球每年有600萬人死于煙草引發的疾病,比肺結核、艾滋病和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總和還多。人類最主要的前8位死亡原因中,有6位與吸煙有明確關系,因為煙草可導致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在中國每年有120萬人因吸煙而死亡,占全球吸煙有關疾病死亡人數的1/4。
以危害人們生命和健康最嚴重的癌癥而言,人們發現癌癥與煙草的關系最早是在1950年5月,當時美國醫生溫德和格拉漢姆在《美國醫師協會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提出吸煙與肺癌有關聯。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里進行的大量研究最終確認了吸煙與肺癌的關系。
1964年1月11日。當時,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盧瑟·特里發布了1964年年度局長報告。報告援引關于吸煙所進行的7000多項研究,首次認定吸煙會導致男性并很可能導致女性患上肺癌,并且認定吸煙是慢性支氣管炎最有可能的病因。
這份報告的推出也掀起了美國的控煙運動,并逐漸向全球推廣。當時的研究已經表明,如果控煙,將不僅讓公眾減少與吸煙相關的疾病,如肺癌、呼吸系統疾病等的發病率,而且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為此,1965年美國法律規定必須在香煙包裝上明確危害健康的標記,后來,更嚴格的各種控煙規定相繼出臺。
經過50年的控煙,獲得了驚人的成效。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統計學家霍爾福德通過比較1964年控煙政策實施以來的美國人預期壽命,發現控煙行動僅在美國就避免了至少800萬未成年人死亡,讓這些人的壽命平均延長了約20年。這意味著那些50歲死亡的人本來可以活到70歲。
控煙50年的歷史也提供了另一份世界范圍的成就。對全球187個國家成年人吸煙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由于控煙舉措的實施,全球的吸煙率從1980年的41%下降到2012年31%,其中女性的吸煙率從10.6%下降到6.2%。成績最顯著的四個國家是加拿大、愛爾蘭、墨西哥和挪威,在這一期間其公眾的吸煙率下降了50%。
當然,與美國50年控煙歷史成就相對應的是控煙的不足或失敗,這一點在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最為明顯,因為吸煙人數不是在減少,反而在增加。例如,在中國60%男性抽煙,3%的女性抽煙。中國控煙本來就晚,迄今控煙10年,但卷煙生產量增加了近50%。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顯示,中國在禁止煙草廣告和促銷工作方面為0分;公共場所禁煙方面只得2分。
不過,在世界范圍一個更令人擔憂的現象是,由于人口增加,現在吸煙的絕對人數實際上在增加,1980年吸煙人數為7.21億,現在已經增加到13億。同時,吸煙率下降的速度也非常緩慢,從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間,年平均下降速度只有1.7%,從2006年以后,下降速度達到更低的0.9%。
控煙的歷史還表明,嚴格的法律和有效的落實能獲得最好的控煙效果。例如,新西蘭是較早批準實施WHO煙草控制框架協議的國家,在2004年就開始在任何工作場所嚴禁吸煙,該國公眾吸煙率從1990年的26%下降到2012年的18%。然而,2013年才實施禁煙法的俄國有50%的男性吸煙。
中國現在實施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當然是一種進步,但還遠非全面禁煙,因此,在控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僅僅為了讓公民能多活20年,也應當全面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