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 各國難唱“獨角戲”
發布時間: 2015-04-08 11:05:54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保障食品安全,各國難唱“獨角戲”
歐盟被認為是食品安全的標桿,但歐洲多國在食品產地的標注和回溯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圖為在德國漢堡的一家超市,顧客正在挑選水果。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衛生日的主題是“從農場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為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媒體通報,著重分析食品生產全部過程,幫助人們了解食品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關于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新難點,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談到,當前的食品生產已經工業化,其貿易和銷售也已經全球化,這些變化使食品面臨遭受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品污染的新可能。
中國連續多年實現進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零發生
陳馮富珍表示:“地方性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會迅速演變成國際突發事件。如果一盤菜或一包食品中含有來自多個國家的原料,會使食源性疾病疫情的調查工作變得更加復雜。”
世衛組織稱,食品生產、銷售和消費方面的變化、環境變化、新出現的病原體以及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等威脅不斷涌現,旅行和貿易的增加也提高了污染食品國際傳播的可能性。
為了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世衛組織推出了一個簡單易學的“食品安全五大要點”,指導大家如何降低不安全食品的風險。其具體做法為:一、保持清潔,二、生熟分開,三、確保將食物做熟,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目前,較為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集中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受制于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這些國家和地區還不能達到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衛生安全保證,因此,出現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幾率較高。世衛組織指出,含有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的不安全食品可導致腹瀉、癌癥等200多種疾病。非洲地區腸道食源性疾病發病率最高,其次是東南亞。據統計,食源性和水源性腹瀉病每年導致約200萬人死亡,40%以上是5歲以下兒童。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向本報記者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不斷發展,全球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復雜嚴峻,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角戲’。只有加強食品安全國際合作,食品供應鏈相關各方各負其責,形成國際共治的新格局,才能保障全球食品安全。我們按照‘預防在先、風險評估、全程管控、國際共治’的原則,建立了完善的進口食品全過程監管體系。為保證進口食品安全,我們在入境前嚴格源頭監管,在入境時嚴格檢驗檢疫,在入境后嚴格后續監管。通過不懈努力,連續多年實現了進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零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過去5年食品安全狀況進步非常大,“中國進一步嚴格和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包括修訂國家《食品安全法》,進一步明確政府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權責”。
施賀德表示,威脅到中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化肥污染、農藥污染和畜牧業的獸藥殘留物等。農業生產中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導致動物攜帶耐藥性細菌,進而通過食用將耐藥菌傳給人。為此,世衛組織給中國消費者的建議是,對果類蔬菜和水果要削皮食用,對葉類菜要用清潔的水浸洗。
施賀德指出,應對整個食物鏈全程的挑戰,這是一項復雜的任務,不是朝夕之事。中國政府正在一步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帶來的挑戰不容易應對,其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